7月13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科院”)、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主办,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大地风景文旅集团、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青海乡趣卡阳户外度假风景区承办的“自然保护地与生态旅游(自然游憩)”高峰研讨会在西宁顺利举办。论坛由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政府、旅游业界、院校等20余家60多位专家线下参会,线上近1000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同步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学荣,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佘小殷、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分别致辞。

上午,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田俊量副局长、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北京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文艺博士等4位专家学者分别从生态红线、自然游憩、生态旅游模式、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可移动旅居空间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

下午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钟林生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祁桂娟副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张晔副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魏晓燕副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Buckley教授等5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旅游、草原游牧生态智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旅游访客体验等主题进行了汇报交流。

主题演讲结束后,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秘书长高炽海主持了以“自然保护地与自然游憩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星空视觉联盟等专家进行了亲切对话,共同探讨了自然保护地与自然游憩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届论坛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态旅游(自然游憩)”主题,共同研讨自然保护地与生态游憩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分享实践经验、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入研讨了自然保护地游憩、高原生态旅游、高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厘清了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开发关系,纠正认识误区,从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思想重构人地关系,旨在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产品价值实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路径,为促进绿色发展,加快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