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领域 研究中心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学术观点 通知公告 高层论坛 青藏科考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栏目名称—正文
 
我院科研团队成员在青海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重回碧波荡漾:青海湖保护历程与建设成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7日
 

我院副院长陈克龙、王文颖,我院科研团队校内成员陈哲、校外成员周华坤在青海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重回碧波荡漾:青海湖保护历程与建设成效。全文如下:

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这里雪山环抱,碧波荡漾,飞鸟翔集,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宛如人间仙境,拥有“高原明珠”“天空之湖”美誉,是青海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地理位置上,青海湖南接三江源、西临柴达木、北依祁连山、东衔河湟谷地,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是我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中枢,更是国家西部贯通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的重要战略通道。人文历史中,这里拥有羌人留下的游牧文化,有金银滩上汉代王莽时期西海郡多处历史遗址,有文成公主的故事,有杨戬为民造堤以及海心山育“龙驹”等神话传说,酿造出王洛宾浪漫音乐……同时还是蒙古、藏、汉、土等多民族聚居的乐土,民风地俗独特。青海湖正凭借湖、鸟、鱼、沙、草、兽一体的绝美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诗歌节、青海湖音乐节等现代文娱活动,成为地球第三极自然生态及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为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生态地位里,青海湖地区河流、沼泽、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在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诸多生态功能,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扼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并保障东部农业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和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这样美好的“高原明珠”也曾面临重大生态危机。测绘与水文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青海湖湖水面积超过4500平方公里,但1950年至21世纪初的50年间,湖水水位却以每年平均约10厘米左右的速度在下降,降幅最大的年份甚至达到20厘米,2005年较1950年水体面积减少近7%,相当于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在这种萎缩态势下,预测青海湖可能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水退沙进,随着水位下降,青海湖地区沙化土地在1950-2000年间,以每年约3500公顷的增速蔓延,到2000年该区沙漠化面积超过12万公顷。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冻土退化被认为是导致上世纪后半叶和本世纪初湖水萎缩和沙漠化加剧的主要自然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围湖造田、超载放牧、过度捕捞等人为活动也导致了流域内植被退化、土壤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鱼类资源枯竭、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生态问题加剧。例如,1957年以前青海湖地区耕地仅1400公顷,但1958年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垦天然草地,到1960年开垦面积增加到49000公顷,是1957年的35倍。许多被开垦的草地处在阳坡地段,开垦后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农作物因干旱、产量有限,故又被弃耕。这种粗垦滥种、广种薄收、随意撂荒而不加治理的状况造成了新的生态灾难。因为高寒地区的弃耕地植被恢复极为缓慢,加之植物生长季短暂,在漫长冬季缺少植被覆盖的情况下,裸露的土壤容易受强烈风蚀、冻融侵蚀等过程影响,导致表层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大量损失,进而加速了弃耕地向荒漠或半荒漠的演替,成为沙尘的重要来源。除了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也是加速青海湖地区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海南藏族自治州畜均占有的草地面积曾由1950年的0.16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0.07公顷;共和县环湖四乡2002年牲畜约70万羊单位,而彼时该地草地理论载畜量不足40万羊单位,超载放牧严重。牛羊的过度啃食导致禾本科、莎草科等优良牧草被狼毒、醉马草、棘豆、野决明等毒杂草取代,草地生产功能和质量急剧下降。除了草地的退化,放牧围栏的出现,导致青海湖盆地中栖息的我国独有且极濒危野生有蹄类食草动物普氏原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被不断压缩和分割,导致其种群数量在上世纪末下降至300余只,成为全球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的影响同样延伸到水体,青海湖的裸鲤由于过度捕捞,本世纪初资源量下降至历史最低值(不足3000吨),不到1960年以前资源量(32万吨)的1%。这对于生长速率缓慢的高原冷水鱼而言,已远低于种群恢复的临界点。鱼类资源一旦枯竭又会导致--食物链的连锁性崩溃。总之,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下,上世纪中后叶,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出现了系统性退化,生态风险空前。

为了恢复碧波荡漾的生态环境,青海湖“生态保卫战”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1975年,青海省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即青海湖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至今,青海湖已实施六轮封湖育鱼管控,全面禁渔期还将继续延长到2030年;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的持续建设,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的速率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整体退化的趋势仍然在持续,且系统性治理和恢复困难重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寄予我们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殷切期望,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6月,青海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共同启动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将青海湖全面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21年,进入十四五以来,青海科学提出构建青海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的自然体验和生态教育平台,即一屏六区一平台的青海湖十四五发展思路,将青海湖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目标与环湖地方政府十四五发展目标相融合,全面推进青海湖生态文明建设。

2021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湖仙女湾考察调研时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历经3年筹备,2022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回函青海省人民政府,同意青海省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这标志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实施阶段。2022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保护好青海湖这张“名片”,从根本上扭转青海湖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青海省已于2003年起将环湖地区2.67万公顷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根绝开垦草原带来的生态问题。同年,成立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3年,已放流2.1亿尾裸鲤。2007年,在刚察县哈尔盖乡建立了我国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积极拆除刺丝围栏,降低围栏高度,搭建普氏原羚迁徙生态廊道。2008年,青海省出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规划实施期间,先后关闭位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核心区的鸟岛、沙岛景区,全面停止相关旅游经营活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自2017年开始,联合开展绿盾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青海湖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巡护行动,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工程,新建了多处城镇垃圾填埋场,形成了大联合、大治理、大保护工作新格局。2022年至今,随着刚毛藻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深入实施,有效遏制了青海湖水华问题,为确保青海湖水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以存续,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向好,水体面积稳定增加,碧波荡漾的丽质容颜逐步恢复。2023年丰水期(9月)青海湖面积为4627.59平方公里,较近10年增加82.9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达到754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沙柳河水质达到类及以上,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青海湖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6倍;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达到281种,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为2007年开展监测以来的最大值;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加到2022年的3400余只,是2007年的11倍之多。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同时,青海湖地区自然资源实现三增、三减、一不变,即湿地面积持续增加、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扩大、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保持不变。

青海湖不仅是一个大湖,更是高原特有的“草-----共生生态链,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多样性极具国家代表性。保护好青海湖生态环境,关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所以要牢记国之大者,永葆青海湖碧波荡漾。目前,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已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相关的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和社区发展等主要工作,为正式申报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做好了准备。

展望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青海湖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在“一屏六区一平台”目标措施下,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40402青海日报第8版,作者:陈 哲 王文颖 陈克龙 周华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学院路青海师范大学 城北校区图书馆
邮编:810008 电话:0971-5191105 传真:0971-5191105 邮箱:chnaps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