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教育研究领域
一是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脑认知研究。关注高原学生在低氧环境下脑认知功能与适应性机制、学习效果的研究。 二是高原地区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关注双语教学模式与构建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双语教学体系,开展双语教材编译和双语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双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制订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形成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和计算机信息与智能技术体系等。
高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
一是高原民族变化与融合发展研究。关注高原多民族文化互鉴与交流,探究“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历史、经验与教训,地缘关系,构建睦邻友好发展范式等。 二是高原观光产业发展研究。挖掘高原地区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构建高原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模式等。
3高原地理与环境研究领域
一是理解高原地理与环境变化。关注高原地表过程与地理和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源与汇”,人类活动对地理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等。 二是量化资源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建立地理动态监测体系、量化评估体系、构建可持续利用模式等。
高原生物研究领域
一是高原极端环境下生物生长与发育研究。关注解决高原动、植物和微生物(特别是微藻)在缺氧和高辐射环境下的生长与发育机理和适应过程等。 二是高原新型现代化农林草业、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探讨建立“多采光、少用水、高产出”的现代化设施生物产业技术–经济体系,关注高原大农业与生态产业结构优化与互补体系、生态与生物安全体系、高原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等。
5高原健康研究领域
一是高原缺氧环境与人体和家畜高原病理。关注高原地区缺氧、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极端环境与极端气候条件下对人体和家畜的损伤、危害机理等。 二是人畜高原病的防治。研发防御高原病的临床技术、改善局部缺氧设施的通用技术,构建改善缺氧环境与人畜健康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技术与经济模式等。
6高原防灾减灾研究领域
一是理解高原灾害形成规律。关注地质、地震与气象水文灾害及多灾种、灾害链、灾害遭遇的理解与区域灾害风险评估。 二是构建综合灾害风险防御范式。量化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评价与区域模式,建立快捷、准确的灾情预警和评估体系,构建预防各类灾害的方案和应急响应技术等。
7高原大气水文研究领域
高原大气水文研究领域,旨在系统研究青藏高原水文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地–气耦合系统对区域及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影响。研究涉及水文气象的多种要素,包括辐射、温度﹑风速、降水、蒸散、土壤湿度、径流量、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流域总水量变化等。
高原经济研究领域
高原经济研究领域,旨在研究青藏高原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的优势基础及能力,促进青藏高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包括青藏高原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定位等总体构想﹐以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进行体制和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地区经贸合作,加大对外开放等特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咨询研究等。
9高原能源与资源研究领域
服务于我国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事业,协调各方面研发力量,共同探索高原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青藏高原地区的能源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人才的培育工作,提高地区能源研究能力与水平。系统完善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一代能源战略与政策的法规体系,以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