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领域 研究中心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学术观点 通知公告 高层论坛 青藏科考 English
研究中心
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研究中心 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丝路跨文化研究中心
 
 
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一、基本情况
   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是隶属于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下的独立研究中心之一,旨在研究青藏高原民俗文化,为青海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该中心聘任青海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吸纳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鄂崇荣、青海省图书馆研究馆员霍福、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米海萍、文忠祥等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赵宗福教授主持的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顺利结项。先后出版了《青海民俗志》(民国)《大通县志校注》等多部著作,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高科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文集”5种8本﹔出版《传统与当代: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3种、《仪式与文化:民俗文化的形态与象征》3种。成功主小和承办了“国际视野下的高原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高峰论坛”活动,得到国内学界的普遍好评。会议论文集已编纂成书,2021年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研究领域
   1.民俗文化学理论研究
   通过对民俗文化这种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传和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作一般规律性的深入研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其优势在于依托西北地区乃至青藏丰富而独特的多民族民俗资源,就其个性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性民俗话语系统的民俗事象溯源辨流,阐释其文化内涵,整体把握青藏高原民族民俗文化精神,弘扬其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以寻求民族民俗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和科技革命发展的途径。
   2.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立足具有丰厚民间文学的青藏高原,对历史与当下的民间文学现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其不同表演形式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以及民间文学生活呈现的行为状态和意义,从而帮助理解民间社会的文学生活和文学行为。青藏地区多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为中国当代教育引人新的视野和知识资源,也为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很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
   3.区域与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青藏地区这一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世居民族传承的民俗文化作一般规律性探讨。以民俗学理论方法为主导,结合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理论方法,选择青藏地区特有少数民族重如土族、撒拉族地区等民俗文化,进行跨区域、跨民族的民俗比较研究,并利用地处西北的区位优势,近距离、长时段地开展田野工作,围绕各民族民俗文化事象,深入、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溯源辨流,阐释文化内涵,为特有民族民众更好更快地发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步伐提供学科依据。
   4.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与不断发展离不开昆仑文化源头的滋养。而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昆仑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昆仑神话,而昆仑神话是我国古典神话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神话体系。由于地缘优势和机缘巧合,青海本土学者对昆仑文化的研究不余遗力,研究认为“河源”就是昆仑山地理所在的标志。从我国古籍中“河出昆仑”的反复记载和历代对河源昆仑的寻求,表明国人千百年来有一个共识,就是昆仑山在黄河源头地域,也就是今天的以三江源为中心的青海高原地区。2012年,经过学者论证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采纳,将昆仑文化定位为青海地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学院路青海师范大学 城北校区图书馆
邮编:810008 电话:0971-5191105 传真:0971-5191105 邮箱:chnapss@163.com